行业新闻
集团动态行业新闻企业公告
一家研究型中医院的科技创新路
次数:

 “凡是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的,在国家奖励的基础上,医院再配套奖励,上不封顶!”在广东省中医院的一次科主任例会上,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给出了掷地有声的承诺。

6月14日,广东省中医院举办首届科技大会,表彰该院一批在国家级、省级等多层次科研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个人和团队。两天之后,医院举办岐黄科技创新论坛暨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研讨会,院士专家齐聚羊城,为中医药高水平科技创新献计献策。

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重要动力。这家即将迎来90岁生日的老牌中医院吹响科技创新“集结号”,展现了创新驱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也用实际行动对如何用新发展理念探索中医药宝库奥秘、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原理作出了回答。

培育创新文化,科研与临床发展互融共进

作为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的依托单位,广东省中医院从未将临床与科研分开,研究型中医院是其本色,在立足临床的同时,将科研引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战略目标。2022年,医院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全国医院科技量值排行中名列第45位,并连续4年位列全国中医医院科技量值首位,是全国唯一一家入选研究型医院的中医院。

“医院构建了具有广东地域特色、中医药行业特点、‘会当凌绝顶’高度的科技创新体系,要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早日实现建设创新型、研究型、引领型综合性中医医院典范的目标奋力奔跑。”张忠德说。

2022年12月17日,广东省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荣获我国医药卫生领域的高级别奖项“树兰医学奖”。面对殊荣,刘良表示:“获奖当然开心,但这并不是我们的目的。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付出的劳动能够为社会所用,紧贴社会需求,解决更多实际的临床问题。”

以临床问题引导科研方向,用科研成果推动临床疗效,刘良院士真诚而务实的言语间折射出广东省中医院人深植内心的科研态度,也正是这样的文化推动广东省中医院驶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2018年,中药创新药研发迎来“春笋破土”。广东省中医院教授、国医大师林毅根据多年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经验研发的新药金蓉颗粒上市,成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实施以来,第一个由研发机构作为持有人并获得新药证书、生产批号,实现产业化的中药创新药。该品种研发项目涉及课题11项,获发明专利2项。

近十年间,医院先后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第二完成单位),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8项、各类省部级成果奖励60项。创立“益气活血化痰”治法,并获得可供推广的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证据;自主研发的银屑灵方,阐释延缓银屑病发作的作用机制并创建“病证结合”诊疗决策支撑体系;首创“体质-脏腑-经络”多维度辨识健康状态的分类体系,构建序贯调理方案,促使门诊增效降费,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一项项科技硕果,铺就了有效解决中医临床实践问题的宽广路径,促进临床疗效提升。与此同时,医院还着力突破中医药领域临床路径制定的技术难题,创新形成了共性技术体系。

“科技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提升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张忠德表示,科学研究必须立足健康中国发展目标,聚焦影响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临床疗效瓶颈,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所获得的科技成果才能真正地促进中医药诊疗能力的提升。

大平台领航发展,“良木”引得“凤凰”栖

2021年3月20日,我国首个中医类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广州,实验室依托广州中医药大学建设,承建单位为广东省中医院。在岭南地区,湿邪是引发多种疾病的高发因素,将“湿证”作为研究切入点,是广东省中医院打造岭南地域特色研究体系的有力印证,有望破解重大慢性病防治的系列难题。

2023年3月,由广东省中医院承建的中医证候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实验室聚焦中医辨证论治理论和中药复方治疗,开拓跨学科的前瞻性、集成性、高水平应用基础研究,突破“证候及证候治疗原理”关键科学问题,促进辨证论治理论的突破、发展与应用。

“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需要有现代科研作为支撑。医院整体发展水平的背后是科研软实力的比拼。”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说。这些高质量科技创新平台,已经成为广东省中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也是医院向医学高峰攀登的关键。聚焦临床需求,面向中医药领域重大科学问题,该院还建设了全国首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全国首家粤港澳创新中心、全国中医药行业第一家生物资源中心等。

依托临床专科和技术平台,医院在全国中医药系统率先设立首席科学家制,引进高层次人才,带出高水平科创团队。先后组建了55支科研创新团队,覆盖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标准化、中药新药研发等领域,产出了一批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刘良院士团队首创了免疫球蛋白TiO2-PGC芯片检测新技术,由此建立了风湿病病证结合诊断新方法,解决了血清抗体阴性、风湿病难诊断及中医证候客观辨证困难的临床难题;张忠德带领的中医疫病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研究表明,中医药调理、呼吸训练、适宜的体育锻炼等可显著改善新冠感染后的后天免疫功能损伤。

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归根结底要靠高水平创新人才。以人才“智高点”抢占科技“制高点”,《广东省中医院深化人才工程、加快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培育与引进相结合,实施科研人才青苗计划、朝阳人才、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各种柔性方式引进高端人才,建立党委成员联系院士、各级党组织负责人分级联系专家机制,打通人才选用绿色通道,并将荣誉表彰向科技创新一线倾斜,薪酬分配向关键核心技术和科学问题攻关等重点领域和岗位倾斜。

目前,广东省中医院拥有院士1名,国医大师2名,全国名中医2名,长江学者、国家杰青优青、岐黄学者及青年岐黄学者等11名,省名中医41名,已逐步构建起以高层次领军人才为代表、中青年骨干人才为重点、临床与科研交叉融合、梯队鲜明、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通过“绩效挂钩、优绩优酬”、建立以科技量值为主的科研评价模式、改革科学研究专项组织模式与管理等手段,医院的创新活力和潜力激活了,源源不断的创新灵感在广东省中医院迸发。

打造创新生态,打开“家门”唱“合奏”

2022年3月,张忠德作为中央援港抗疫中医专家组副组长、内地援港医疗队副队长带领医疗队赴港支援抗疫取得“六大突破”,这是继抗击“非典”广东省中医院专家开创中医进入香港公立医院先河后,再次翻开了香港中医药发展新篇章。

随后双方开启深度合作。以“大湾区中医访问学者”为起点,广东省中医院率先与香港探索中西医结合救治急危重症患者新模式,并为培训香港中医师提供临床指导,借力香港“桥头堡”优势,助力提升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提供示范。

2023年1月,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谢东平和大德路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吴广平,以“大湾区中医访问学者”身份,圆满完成在香港公立医院交流指导的阶段性任务归来。

“作为中医药行业的排头兵,我们将继续勇担使命,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带来示范效应,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贡献中医药力量!”广东省中医院党委书记史俏蓉信心笃定。

医院立足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从国家战略需求的层面谋划和推动科研工作。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努力开创科技开放合作新格局,形成了高水平对外开放“强磁场”。与诺贝尔奖生理医学奖评奖机构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在欧洲建立中瑞中医药联合研究基地,推动中药新药研发,争取在欧盟注册,为中医药走向国际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与国家蛋白质中心、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华大基因等开展蛋白组学、基因组学等现代前沿技术研究,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展......

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作用下,这家老牌中医院正面向百年强院之路全力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