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养生,需要正确地养身兼养心。中医的养生指导原则重视阳气的生长化收藏,注重“阴平阳秘”,而这些是要与季节、个人体质、生活习惯、情志调养以及“治未病”等各方面相结合的。
一、保养先后天之根本
在中医理论中,气为人身之根本,人体中的气有先后天之分。先天之气指人受胎后秉承的父精母血,所以它的本义就是“肾气”。人体先天之精由父母遗传而来,藏于肾,化为肾气,是人生命之根本。肾精充足则人精力旺盛、头脑机敏。晚睡、长期精神高度紧张或恐惧、长期剧烈运动都是耗伤肾气的行为。“不妄作劳”当是保养肾气的正确做法。作劳,即劳作,消耗体力、精力的各种活动、行为。妄,随意,胡乱,放肆。“不妄作劳”,不无节制地消耗体力精力,也即不过度劳累的意思。肾气就像一个银行,而这个银行的资本是固定的,人体元气储存在此。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如长期熬夜、性生活不节制等会耗伤正气,很难补充。一旦肾气消耗过多,就是动了人体的根本,就像一棵大树,根不牢则很难枝叶繁茂。熬夜、用脑过度不知休息、长久过度剧烈的运动等都可耗伤肾气。
二、畅自己的情志
五脏与人体的情志,不仅仅是“大喜伤心、大怒伤肝、大恐伤肾、大悲伤肺、忧思伤脾”等激烈的情绪会导致人体气机紊乱引起疾病,那种时时刻刻无法排解的小情绪也会因为积少成多而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如生闷气"就会形成肝郁,肝郁又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在中医五行理论里,把自然界性质相近的物质分为五类,分别为金、木、水、火、土。这五类物质之间存在一定的相生相克的关系。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水克火,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水来灭火,就是因为水可以克火, 在人体脏腑中,金、木、水、火、土则分别对应人体的肺、肝肾、心和脾。肝属木,脾胃属土,而木克土,即肝木克了脾土,所以生气的人会没胃口,不想吃饭。如果长期生闷气,木郁化火,就会对脾胃系统造成影响,所以像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便秘等都与人的情志有很大关系。
《卫生宝鉴》中讲:“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消。”所以,心态调节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在养生过程中至关重要。养生是一个很细节的问题,也是一个意识习惯的问题,需要在掌握一定养生原则和知识的前提下,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外界因素与自身特点不断调整生活习惯、心态、精神,这样才能保持健康状态。
三、慎起居、调饮食
春夏天地之间阳气旺盛,阴盛或阳虚之人可适当进补温阳益气的补药,食用大枣、桂圆、姜枣茶等温补气血之品,日常饮食清淡营养,忌生冷寒凉,秋冬阳气收藏,可服用膏方,多食牛羊肉,注意保暖等,帮助阳气收藏。春夏宜做户外活动,但要避免大汗淋漓,更不可活动后喝冰水、吃冷饮;秋冬则适合和缓运动,过于寒冷或风雪天气避免运动、汗出受风。